支志明教授获颁2019年度「深圳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支志明教授获颁深圳市科创委2019年度「深圳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等奖。

支志明教授出生于香港。1978年在香港大学获一级荣誉学士学位,及后在1982年获博士学位。在1980-1983年间,支教授负笈远游,师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Harry B. Gray(美国科学院院士)教授,深造光化学和生物无机化学。其后返母校香港大学化学系任教,现为香港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支教授于1999-2016为香港大学化学系许慧娴讲座教授。 于2016年4月支教授担任周光召基金教授(自然科学) 。支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港澳地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在200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是香港迄今唯一获得此殊荣的科学家。支教授于2013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获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百周年奖。基于支教授对香港科研的持续贡献,他获选为香港2007年度杰出领袖(教育/研究组)及在2014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铜紫荆星章。为提高香港的科研实力,加强同内地的合作和推动中国化学研究的发展,支教授牵头在香港大学创建了「合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科院新材料联合实验室」等大型实验室。支教授亦是这些实验室的主要负责人。支教授发表的学术论文超过880篇,H指数高达97。2005年以来,被美国科学资讯研究所(ISI)列入最高引用率学者。至今,他已培养超过140名博士生,亦曾在世界各地讲学,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
 
支教授在金属化学和光化学领域,由基础研究至科技创新、产品商业化,贡献良多,影响深远。支教授将无机化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糅合,将化学与材料物理与工程科学,催化化学与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金属药物的化学生物学与中草药的天然产物活性成份及医药开发相结合等做了很多开拓性的贡献。他开创d8和d10金属配合物包括其激发态化学和d8和d10金属离子的封闭外壳金属-金属相互作用,并利用金属多重键配位化学揭示原子和基团转移反应的机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奖奖项),解决了化学领域的氮偶合反应(生物固氮反应模型)、仿生有机氧化等难题,开发了一系列可应用于药物合成和精细化工重要中间体合成的催化剂和催化反应。支教授亦结合配位化学、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科学,开拓配位化合物化学生物学研究,设计和合成了一系列对多种癌细胞系具有高毒性和高选择性的抗癌金属配合物,该类金属配合物对多种抗药性癌细胞系同样有效。他认为传统中医药是瑰宝,其中无毒性的、具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或可应用在癌症治疗上。支教授亦是OLED材料的全球领导者。他的研究小组已经成功开发出具有实用前景的铂(II)发光材料。它的发光效率可媲美世界上最好的,由美国通用显示器公司开发的铱(III)荧光剂。

深圳市科学技术奖励项目是深圳市政府为鼓励市技术创新,促进技术发展而设立的1项奖励。

 

 

回到最上